《昨夢錄》全文翻譯
《昨夢錄》為南宋文人康與之所著,其內容多記載奇聞異事、民間傳說及地方風土人情,文字質樸而富有生活氣息。以下是對《昨夢錄》部分內容的全文翻譯,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部古籍的內涵。
原文開篇便描繪了一幅奇異的畫麵:“老人引領楊氏入一山洞,雞犬相聞,人民聚居焉。”翻譯過來便是:一位老人帶領著一位姓楊的人進入了一個大山洞,裏麵雞犬的叫聲此起彼伏,顯然是一個百姓聚居的地方。
接著,老人帶著楊氏來到了一戶人家門前,對屋內的人說:“此人欲居此,能相容否?”屋內的人回答道:“子既引之來,必賢者也。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枲之類,皆非私有,與眾共之,故可共居。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
這段翻譯過來便是:老人對那戶人家說:“這個人想要在這裏居住,你們能容納他嗎?”屋內的人回答說:“你既然願意帶他來到這個地方,那他一定是賢能的人。我們這裏隻要是衣服、飲食、家畜、絲紗、麻布這類東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而是與眾人共享的,所以我們能夠和平共處。如果你真的想來這裏居住,請不要攜帶金銀珠寶這些珍異的東西,因為日常所用的隻有柴米魚肉,這些東西這裏是不缺的。隻是我們會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用來耕種或者養蠶,不能從別人那裏取得食物罷了。”
楊氏聽後,對屋內人的安排表示了感謝,並欣然接受了。接下來,文中描述道:“迫暮,與老人同出。”意思是說,到了傍晚時分,楊氏與老人一同走出了山洞。
除了上述這段經典的描述山洞生活的文字外,《昨夢錄》中還記載了許多其他有趣的故事。以下是對其中幾個故事的翻譯:
其一,講述了滑台(今河南滑縣)的一處奇特景象:“滑台南一二裏有沙嘴橫出半河上,立浮圖,亦不甚高。大河水泛溢之際,其勢橫怒欲沒孤城,每至塔下輒怒氣遽息,若不泛溢時。及過滑台城址,則橫怒如故。此殆天與滑台而設也。”
這段文字翻譯過來便是:在滑台的南麵一兩裏的地方,有一個沙洲橫亙在河中,上麵矗立著一座佛塔,雖然不算很高。當黃河水泛濫的時候,那洶湧澎湃的勢頭仿佛要淹沒這座孤城,但每當洪水衝到塔下時,那洶湧的怒氣便會突然平息下來,就像河水沒有泛濫時一樣。等洪水漫過滑台城址後,那洶湧的勢頭又會恢複如初。這大概是上天特意為滑台城設置的吧。
其二,書中還記載了一種名為“猛火油”的奇異物質:“西北邊城防城庫皆掘地作大池,縱橫丈餘以蓄猛火油,不閱月池上皆赤黃。又別為池而徙焉,不如是則火自屋柱延燒矣。猛火油者,聞出於高麗之東數千裏,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即為火,惟真璃璃器可貯之。”
這段文字翻譯為:西北邊城的防城庫裏都挖有大池子,縱橫都有一丈多寬,用來儲存猛火油。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池子表麵就會呈現出赤黃色。為了防止猛火油引發火災,人們會另外挖一個池子將油轉移過去。如果不這樣做的話,火就會從屋柱上蔓延開來。猛火油這種物質,據說產自於高麗以東數千裏的地方。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由於盛夏陽光的烘烤,石頭會變得極熱而滲出液體,這種液體遇到其他物體就會起火,隻有用真正的玻璃器皿才能儲存它。
其三,書中還記載了一個關於開封尹李倫的奇異故事:“開封尹李倫,號李鐵麵,命官有犯法當追究者,巧結形勢,竟不肯出。李憤之,以術羅致之至,又不遜,李大怒,真決之。數日後,李方決府事,有展榜以見者,廳吏遽下取以呈。其榜曰:‘台院承差人某。’方閱視,二人遽升廳,懷中出一櫝雲:‘台院奉聖旨推勘公事,數內一項要開封尹李倫一名前來照鑒雲雲。’李即呼廳司以職事付少尹,遂索馬顧二人曰:‘有少私事得至家與室人言乎?’對曰:‘無害。’李未入中門覺有躡其後者,回顧則二人也。李不複人,但呼細君告之曰:‘平生違條礙法事,唯決某命官之失,汝等勿憂也。’開封府南向,禦史台北向,相去密邇。倫上馬,二人前導,乃宛轉繚繞由別路自辰已至申酉方至台前。二人曰:‘請索笏。’李秉笏,又大喝雲從人散,嗬殿皆去。二人乃呼閽者雲:‘我句人至矣。’以櫝付閽吏,吏曰:‘請大尹入。’時台門已半掩,地設重限,李於是笏攀緣以入,足跌顛於限下。閽吏導李至第二重,閽吏相付授如前。既入,則曰:‘請大尹赴台院,自此東行小門樓是也。’時已昏黑矣。李入門無人問焉。見燈數炬不置之楣梁間,而置之柱礎。廊之第一間則紫公裳被五木捩其麵,向庭中自是數門或綠公裳者,皆如之。李既見,歎曰:‘設使吾有謀反大逆事,見此境界皆不待捶楚而自伏矣。’李方怪無公吏輩,有聲喏於庭下者,李遽還揖之,問之即承行吏人也。白李請行吏前導盤繞屈曲不知幾許,至土庫側有小洞門,自地高無五尺,吏去袱頭匍匐以入,李亦如之。”
這段冗長的文字描述了開封尹李倫被神秘人物帶走審查的奇異經曆。翻譯過來大意是:開封府的尹李倫,人稱李鐵麵。有一次,他下令追究一個違法的命官,但那命官巧妙地勾結權勢之人,始終不肯出麵。李倫對此非常憤怒,便設法將他捉拿歸案。但那命官仍然態度傲慢,李倫一怒之下便對他進行了真正的判決。幾天後,李倫正在處理府中的事務,突然有人送來一份告示。廳吏急忙拿下去呈給他看。告示上寫著:“台院承差人某。”李倫正在審閱時,突然有兩個人走進大廳,從懷中拿出一個盒子說:“台院奉聖旨審查公事,其中有一項需要開封尹李倫前來對照審查。”李倫於是叫來廳司將職務交給少尹,然後要了一匹馬對那兩個人說:“我有一點私事要到家裏和妻子說一聲可以嗎?”那兩個人回答說:“沒問題。”李倫還沒有走進中門就感覺有人跟在他後麵,回頭一看原來是那兩個人。李倫沒有再進去,隻是叫來妻子告訴她:“我平生做過的違反條例法規的事情,隻有這次判決那個命官的失誤,你們不要擔心。”開封府朝南,禦史台朝北,兩者相距很近。李倫騎上馬後,那兩個人在前麵引導他,輾轉曲折地從另一條路走了很長時間才來到台院前。那兩個人說:“請拿出笏板。”李倫拿出笏板後,又大聲喝令隨從散去,侍衛也都離開了。那兩個人於是叫來守門的人說:“我們的人到了。”便將盒子交給守門官吏,官吏說:“請大尹進去。”當時台門已經半掩著,地上設著重重的門檻,李倫於是用笏板攀著爬了進去,腳在門檻下絆了一下摔倒了。守門官吏引導李倫來到第二重門,官吏像前麵一樣相互交接。進去後,有人說:“請大尹到台院去,從這裏往東走的小門樓就是了。”當時已經天黑了。李倫進去後沒有人問他。他看到幾盞燈不是掛在楣梁間,而是放在柱礎上。走廊的第一間裏有一個穿著紫色公裳的人被五根木頭擰著臉朝向庭院中,自那間起後麵幾扇門裏都是這樣穿著綠色公裳的人。李倫看到後歎息道:“即使我有謀反的大罪,看到這種情景也不用受刑就會自己招供了。”李倫正奇怪怎麼沒有公吏之類的人,突然聽到有人在庭院下應聲,李倫急忙轉身作揖問他,原來是一個承行的吏人。那吏人告訴李倫請讓他在前麵引導,輾轉曲折地不知走了多少路,來到一個土庫旁的小洞門前,那洞門從地麵算起不到五尺高